逐渐的,到了平安初期,可能是受到广泛流传的中国诗文的影响,萤火虫才变成了美丽和有情趣的代名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美好画卷,以及“囊萤映雪”的故事,都为萤火虫的正面形象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平安时代的文学作品中,萤火虫也曾多次登场。
有人认为,《源氏物语》中借萤火虫的光芒窥探女子的情节设计就是受了“囊萤映雪”的启发。因为这个故事改变了日本人对萤火虫光芒的态度,才有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一幕。
此外,日语中还有一个词汇“Keisetsu-jidadi”,字面意思就是“萤火虫和雪的时代”,用以指代学生时代寒窗苦读的日子,也是起源于“囊萤映雪”的故事。还有“ Keisetsu no kou”,表示“勤奋学习的成果”。
《萤火虫之光》大概是最受欢迎的日语歌曲之一,人们一般在毕业典礼、活动闭幕式和年底时等告别的时刻演唱这首歌,鹿角网觉得似乎约等于中国人民心中的《难忘今宵》。
这首歌原曲来自苏格兰民歌“ Auld Lang Syne”,英语直译为“old long since”,意译为“times gone by”,翻译成中文则是“友谊地久天长”,根本没有提到萤火虫,只是富有诗意的日语单词在某种程度上与歌曲的旋律相匹配。
可是日本人对萤火虫光芒的刻板印象并未完全被抹去,这一点在1988年的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中已经有所影射。兄妹两个在漫天飞舞的萤火虫中燃起的希望,第二天就被埋进了土里,影片中如影随形的萤火虫形象,也散发着哀愁的叹息。事实上,萤火虫的亮光也被认为是在战争中丧生的士兵们灵魂的改变形式。
在日本,在炎热的夏季夜晚观看萤火虫在就成为一项传统活动。但是萤火虫只栖息在干净的溪流中,近年来因为环境污染在不断减少。由于萤火虫对生存环境反应敏感,所以被当成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数量的急剧下降反映出了人类活动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
日语中还有一个与萤火虫相关的很有意思的新词“ hotaru-zoku(萤火虫部落)”,是指被迫在外面吸烟的丈夫们。城市中有许多高大的公寓楼,通常都设有小阳台。从远处看,窗帘外面忽明忽暗的香烟的光点,很像萤火虫的光芒。
《萤火虫之星》中那一句“萤火虫可令你见到最想念的人”,想必也曾让你的心湖泛起涟漪;改编自绿川幸漫画的《萤火之森》,曾经赚取了我无数的眼泪。美丽的传说、文学作品的渲染与萤火虫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相互作用,另一方也与日本的物哀文化息息相关。如果你也有兴趣,欢迎和鹿角网共同探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原文来自:https://www.viralnous.com/merit/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