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位置:首页 > 市级信息

二十年来屡获殊荣 城市荣誉为中山人居环境代言

文章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28
0

    核心提示

  自1997 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以来,中山的城市发展在收获关注的同时,其不断进步也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据统计,过去20年来中山先后获得权威部门颁发的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数十项城市荣誉奖项。而这些沉甸甸的荣誉、奖项不但让中山人感到自豪,而且有不少都与中山的城市人居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也被视为是中山人居环境的“最佳代言”。

  关键词一“文明”

  多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现代社会,文明指数可以说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城市是否宜居。自1995年以来,中山就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动力,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既适宜居住又适宜创业的城市为目标,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并驾齐驱。1997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正是对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中山的最大肯定。

  在2005年10月,经过了近10年的努力,中山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全国9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之一,当年小榄镇、古镇镇成为全国文明村镇。2008年中山蝉联 “全国文明城市”;2012至2014年,经过三年的“文明城市”的3年复查,中山再度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据市文明办介绍,自2005年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以来,中山的文明创建工作一向独具特色,除了强调提升社会文明素质,更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通过创建工作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伴随着城市的点滴进步,将创建过程融入到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进入2017年,中山将迎来又一次全国群文明城市的复检,而这将再度决定中山能否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称号。市文明办表示,过去这几年,中山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民修身行动为总抓手,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各镇区结合实际打造了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立体地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目前累计登上“中山好人榜”、“广东好人榜”、“中国好人榜”分别为311人、28人、39人;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制定文明镇街测评体系,每季度开展一次文明城市模拟测评;认真推动文明旅游和文明公厕示范建设,对城区740座垃圾屋进行了改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化代表和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创建文明城市,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另外,城市的核心是人。创建文明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坚持“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程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二“幸福”

  首批“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2007年11月7日,中山荣获“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城市”花落中山,当年获此殊荣的还有珠海、杭州、宁波、台州、成都、青岛、沈阳、北京和上海。

  当年的评选活动由新华社牵头,是我国第一次举办关于幸福感的城市推选活动,在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严格筛选出35个候选城市。随后按照城市幸福感的评价体系,评选出综合前十的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特别关注居民对其城市的总体主观感受,调查内容几乎包含了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活节奏、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自然环境、文明程度、文化娱乐、治安状况、贫富分化、发展速度、教育质量、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政府威信等。

  “我到过很多地方,就觉得中山挺好的,环境美,人友善,生活压力也小一些。”健康花城小区合唱队队长李春燕在几年前从东北搬来与女儿住一起。她自豪地掏出一张社区报,上面刊有她“全家福”彩照。在健康花城里,不少当初从北方慕名而至的外地人,最终都把中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山全市城镇化率接近90%,位于全省前列;城乡收入比为1.6∶1,差距全省最小。城乡一体化的大环境、扎实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让中山少了一些大城市病,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能够相对容易地通过自身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尤其在居住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的中山正以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精神,诠释着这个城市的幸福与光荣。

  关键词三“中山蓝”

  “中山蓝”成城市名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今年9月中旬,国家环保部发布2017年8月和1至8月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在列入排名的74个城市中,中山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十位。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好空气”、“中山蓝”成为中山城市人居的一张新名片。

  事实上,“十二五”期间,中山环保责任考核连续4年(2011-2014年)考核优秀,位居全省前列,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城市。2016年11月,第二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暨城市与景区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山再一次荣获“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称号,也是广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中山而言,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在百姓身边落地生根。在老百姓眼中,碧水蓝天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中山投入300多亿元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实施雨污分流建设、提升生态经济、森林进城围城、生活垃圾处置等重点工程。截至今年初,全市18个镇全部成为国家生态镇,15个镇成为广东省生态示范镇;244个村创建为市级生态示范村(社区),创建比例超过90%。尤其在治水方面,中山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制定劣Ⅴ类河涌名录等措施,推动水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综合治理内河涌1052公里,岐江河“一河两岸”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在未来三年,中山还将发起新一轮水环境攻坚战,力争彻底消除全市河涌黑臭水体,其实提升人居水环境。

  在大气治理方面,近年中山建成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构建并完善了环境质量在线监控和预警预报体系。通过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开展锅炉淘汰(改造),“黄标车”全市域限行与提前淘汰等措施,全面提升全市空气环境质量。2014年至今,中山全市空气质量连续位居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前列,全年优良天气数量保持在9成以上。

  关键词四“宜居”

  绿色是最宜居的颜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园林城市不仅体现在城市环境园林化等外在形象上,而且体现在城市居民道德素养等内在精神上,是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6年,中山就成为了全国首批国家园林城市。多年来,城市绿化好一直是中山宜居的一大优势。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从2011年起,中山就相继开展“三年绿化大提升”和“绿化中山大行动”,以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森林覆盖率也从2010 年的 19.1% 提高到22.5%。

  根据 《中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中山将努力建设城市森林网络、城市森林健康、城市林业经济、城市生态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等“五个体系”,力争2018年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即市域森林覆盖率35%以上、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5%以上。方案还提出,力争到2020年成功打造“五桂山国家级生态保护区”、“金钟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广东中山翠亨国家级湿地公园”3块国字号招牌。

  与此同时,中山还要营造一批 “绿满园、花缤纷”的花色主题公园,通过新建或优化提升等措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规模、特色突出的市级花色主题绿化亮点工程;并建设一批以南朗崖口湿地公园、中山市金斗湾省级湿地公园、东凤和穗湿地公园与莺歌咀水文湿地公园、古镇灯都湿地公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彩化亮点工程作为花色组团补充,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市“绿化美化提升”建设。此外,还将加快古香林公园、金字山公园、气象公园、儿童公园、新安公园(环保教育基地)、树木园三期等城市公园建设。

相关附件: